有的是被父母情感忽视或者情感分手。他的感受从来没有被父母看到过,他没感受过归属感,因为缺少父母的庇护,也缺乏安全感;
有的人不仅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肯定,而且会被父母不断地贬低,他缺乏价值感,认为自己一无是处,青春自卑、孤独抑郁;
还有的人,他们被父母过度的爱包围,一次次尝试过独立却被父母一次次打断,他们活在父母制造的藩篱中,无法逃脱,父母不允许孩子与自己分离,要永远在一起,他必须永远在这个牢笼中,无法体验独立的快乐。
还有的人,从小被父母无止尽的身体虐待、语言羞辱,不论是在身体上,还是在心灵上,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。
还有很多很多种创伤,因为我们没有去看心理医生的习惯,所以从小到大积累起来的无助和痛苦、得不到有效地疏解。
他们不懂怎么处理这些情绪,只有私底下发泄对父母的恨,才能稍稍缓解。
那么,为什么以前的年轻人不厌恶父母,就偏偏是这一届年轻人呢?
二:教育提高了反思能力,反思让心灵觉醒
是啊,为什么偏偏现在的年轻人怨恨父母了?而且越来越多了?
是不是因为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,就失去了感恩之心了呢?
其实不是的。
能够认识到父母的教育,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的人,其实大多都是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,他们在教育中获得了一套逻辑推理能力,如果又会时而内省的话,他们就会觉察到自己的性格是如何在童年时被父母影响的。
“原生家庭”这个概念出现了几十上百年了,为什么这些年才慢慢火起来了呢?
那是因为这些受到教育的年轻人,逐渐在心理学中找到了自己问题的原因。这是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第一步。
父母对孩子的影响,是会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的,这在心理学中叫“代际传递”。
如果不把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,那么未来自己的孩子,还会有跟自己同样的心理问题。自己如何痛恨父母,自己的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痛恨自己。
所以要让自己不断反思、觉察、成长,找到真实自我,把那些性格中青春、自卑、易怒、虚荣、自负等不好的东西,慢慢改变,让自己更加平和自然。
作为一个普通人,觉察出问题,然后对父母有怨恨情绪是很正常的。只要他不放弃自我成长,慢慢就会逐渐理解父母,理解他们也只是代际传递的牺牲品,怨恨情绪自然就烟消云散了。
三:网络的发展
让年轻人“厌恶”父母的情况,能够称为一种现象风靡,网络的发展,功不可没。
没有网络的时候,大多数人即使对父母有怨恨,也不会在现实中表现出来。真实的生活中,表达对父母的不满,是要掌握好度的,不然会被人指责不孝顺的。
很多人即使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,也不知道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原因,有的人认为自己天生的性格就是这样。
然而网络却可以让那些有相同经历的人聚在一起,他们的经历往往能够引起共鸣,然后一起倾诉疗伤,报团取暖。
在网络上,那些不敢表达的情绪,痛快地说了出来,坏情绪得到了疏解,反而对人有了很大的帮助。
所谓,“能够说出的苦,就已经不算苦”,那些整日吐槽父母的年轻人,发泄了情绪,回到现实中,他反而能够平和地与父母相处。
慢慢的,“厌恶”情绪也就减少了。
你觉得,我们当下年轻人对父母的“厌恶”情绪,是好还是坏呢?
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立删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